二氧化铅钛阳极
应用领域
-电镀、冶炼、生活污水处理、过硫酸盐生产、含酚废水褪色处理、
油田废水、印染废水、氨氮废水 等领域.
特点
-析氧电位 ≥1.70v,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电流效率高,在低电流密度下,与铱钽阳极能耗相当。在电流密
度大于500A/m2时,能耗比铱钽槽电压高0.2v左右。
-具有双镀层立体结构,镀层具有很好的结合力。
-属于不溶性阳极,耐腐蚀。
-阳极镀层损坏后,基体可以重复使用。
-成本低,工作寿命长,性价比高。
6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咨询项目组发起的“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就我国的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精彩解读。
三大风向标引领未来新材料发展
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防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保证,也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先导。新材料工业是国家科技进步的基石,是“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也是国家工业技术与科技水平的前瞻性指标,对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起着基础性作用。
干勇认为,新材料产业将引领中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信部、中国工程院联合进行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指出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的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50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因此,中国新材料产业未来将以三大方向为导向。
方向一:中国的基础材料要转型升级
基础材料产业是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发展基础,我国百余种基础材料产量已达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面临总体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应用领域尚不能完全实现自给等三大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发展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的先进基础材料,推动基础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先进基础材料是指具有优异性能、量大面广且“一材多用”的新材料,主要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建材、轻工、纺织等基础材料中的高端材料,对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建设起着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
因此,先进基础材料的发展重点为:一是先进钢铁材料;二是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三是先进石化材料;四是先进建筑材料;五是先进轻工材料;六是先进纺织材料。
方向二:中国的关键工程战略材料要转移高端、加大国产化比重
干勇表示,高端新材料是重大工程成功的保障,需要高端新材料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关键工程战略材料转移高端、加大国产化比重迫在眉睫。
关键战略材料主要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电子陶瓷和人工晶体、生物医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高性能新材料,是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且关键战略材料是支撑和保障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舰船车辆、核电、航空发动机、航天装备等领域高端应用的关键核心材料,也是实施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等重大战略需要的关键保障材料。目前,在国民经济需求的百余种关键材料中,约三分之一国内完全空白,约一半性能稳定性较差,部分产品受到国外严密控制,突破受制于人的关键战略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关键战略材料的发展重点:一是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二是高性能分离膜材料;三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此外,新型能源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电子陶瓷和人工晶体、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均需取得重点突破。
方向三:中国的前沿材料须抢占战略制高点
干勇指出,中国的原始创新缺乏,引领发展能力不足,难以抢占战略制高点。催生新兴产业的新材料主要来自国外,比如,信息技术产业——大尺寸硅片、新型显示材料、远红外探测材料、中红外激光晶体、特种光纤等光/微电子材料等,现代航空、高铁、汽车等交通业——高温合金、轻合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等,还有波音787梦想客机的复合材料用量达50%,整机减重超过20吨和油耗降低20%以上。与此同时,还有这些引领材料自身发展的标志性新材料无中国身影:因瓦合金和艾林瓦合金、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合成塑料及高分子、催化剂、液晶和聚合物、富勒烯和石墨烯、光纤……
革命性新材料的发明、应用,一直引领着全球的技术革新,推动着高新技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催生了诸多新兴产业。在发挥前沿新材料引领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在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前沿方向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布局自主知识产权,抢占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
走进高端深海 迈向海洋强国
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普遍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不断加大实施力度,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对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我国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的战略意义。但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海疆安全、领土完整,都对海洋工程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不仅是海洋世纪,更是深海世纪。各国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重视海洋资源、海洋工程技术装备、海洋探测、圈海的多种战略活动。而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需求材料的发展,是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的重要保障。
干勇表示,在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创新时代,海洋工程与科技向着大科学、高技术方向发展,呈现出绿色化、集成化、智能化、深远化的发展趋势。
绿色化主要是指海洋工程的“环保、能效,安全、舒适”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并成为海洋运载装备行业最大的热门话题和机遇挑战;集成化是指随着海洋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工程装备逐渐向多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是指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下,海洋工程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朝着分布型、网络型、智能型系统方向推进,实现智能控制、卫星通信导航、船岸信息直接交流等目标,海洋的立体观测网络建设成为普遍的关注点;深远化是指人类走向深海和远海的步伐逐渐加快,相应的海上装备也呈现深远化的发展趋势,各国海洋科学考察活动不断向深海领域推进,深海潜水器作业深度不断增加,寻求新的资源开发和科学发现。
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针对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与权益、开发深远海资源、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需求,以提高我国在海洋国际竞争中的技术支撑与保障能力为目标,在海洋探测、运载、能源、生物、环境和海陆关联等六大工程方面,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技术和重大装备,提高深远海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高、精、尖的深远海技术为发展重点,以深远海技术发展带动近浅海技术,促进整个海洋技术的发展。